竹林深处藏着怎样的共富密码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
位置: 首页 社会热点 正文

生态为基,绿色是发展的底色

“竹林深处”首先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,这是共富的“本钱”和“前提”。

  • 从“卖原竹”到“卖生态”: 过去,竹林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砍伐竹子作为原材料出售,附加值低,且破坏生态,共富的第一步,是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,不再简单索取,而是将整个竹林生态系统视为产品,通过发展生态旅游、森林康养、自然教育等,让城市居民为“好空气、好水、好风景”买单,村民的角色从“砍树人”变为“护林人”和“向导”,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和可持续。
  • 碳汇交易: 竹子是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,固碳能力极强,竹林生态系统可以作为巨大的“碳库”,通过科学测算和认证,将竹林碳汇开发成可交易的商品,卖给有减排需求的企业,这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,更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,让保护者受益。

破解之道: 坚持生态优先,将绿水青山视为“金山银山”的源头活水,发展绿色、低碳、循环的经济模式。


产业为核,链条是致富的动脉

单纯的生态观光难以支撑长效共富,必须延伸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,让“一根竹子”发挥出“N种价值”。

  • 从“一产”到“三产”深度融合:
    • 一产(种植)是基础: 推广科学育林、生态种植,确保竹原料的优质和可持续。
    • 二产(加工)是核心: 大力发展竹精深加工,这不仅仅是制作竹筷、竹席,更要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。
      • 竹建材: 竹质地板、竹集成材、竹纤维板等,绿色环保,是现代建筑的新宠。
      • 竹家居: 设计感强的竹家具、竹灯具、竹装饰品,满足消费升级需求。
      • 竹文创: 竹雕、竹编、竹制工艺品,融入文化元素,成为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。
      • 竹康养: 竹叶茶、竹沥饮品、竹醋护肤品等,开发健康养生产品。
    • 三产(服务)是延伸: 将竹林风光、竹文化、竹工艺与旅游、文化、教育、康养相结合,打造竹林民宿、竹文化体验馆、竹艺手作工坊、竹海徒步路线、瑜伽静修营等,让游客深度体验,延长停留时间,增加消费。

破解之道: 构建“竹+”的多元化产业体系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实现从“卖资源”到“卖产品”再到“卖品牌、卖体验”的跃升。


文化为魂,品牌是价值的升华

竹林不仅是物质资源,更是精神家园和文化符号,文化是产品差异化的关键,也是品牌溢价的核心。

  • 挖掘竹文化内涵: 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“虚心、有节、坚韧不拔”,这种精神可以转化为品牌故事,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魅力,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传说、历史典故、名人轶事,讲好“竹林故事”。
  •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: 以“竹林深处”为核心IP,整合当地资源,打造统一的区域品牌,如“安吉白茶”之于安吉,通过统一的质量标准、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,提升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,形成市场竞争力。
  • 培育竹艺匠人: 支持和鼓励竹编、竹雕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,设立匠人工作室,举办竹艺大赛,让“老手艺”焕发“新活力”,匠人不仅是生产者,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品牌的代言人。

破解之道: 以文化赋能产品和品牌,提升附加值,让竹林经济既有“颜值”,更有“气质”和“灵魂”。


组织为桥,合作是共富的基石

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应对大市场的风险,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,将村民的力量凝聚起来,形成发展合力。

  • 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: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由村党支部牵头,成立竹产业专业合作社,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、统一技术标准、统一品牌销售、统一分配收益,降低农户成本,提高议价能力,确保利润在集体内部公平分配。
  • 利益联结机制: 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让村民成为产业链上的“股东”和“员工”,村民可以以土地、竹林、资金、劳动力等入股,通过“保底收益+按股分红”等方式,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,这种模式能有效避免资本下乡可能带来的利益冲突,确保共同富裕的“共”字落到实处。
  • 数字赋能: 利用电商平台、直播带货、社交媒体等数字工具,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帮助村民直接对接大市场,减少中间环节,让利于民。

破解之道: 建立强有力的合作经济组织,创新利益分配机制,将个体分散的“涓涓细流”汇成推动共富的“奔腾江河”。


治理为要,和谐是发展的保障

共富不仅是经济的富裕,更是社会的和谐与治理的现代化。

  • 共建共治共享: 在村庄规划、产业项目、公共事务等方面,充分尊重村民意愿,推行“村民议事会”等制度,让村民成为村庄治理的主体,透明的决策和公平的分配,是凝聚人心、激发活力的关键。
  • 人才引育: 通过政策吸引返乡青年、大学生、艺术家、设计师等“新村民”来到竹林深处,他们带来新思想、新技能、新渠道,与本地村民形成互补,共同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。
  • 公共服务提升: 产业发展了,集体经济壮大了,反哺乡村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,改善人居环境,提升村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,这才是“共同富裕”的最终体现。

破解之道: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,营造风清气正、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,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。

“竹林深处的共富密码”,最终指向的是一个系统性、内生性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,它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,而是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。

  • 生态是根基, 决定了发展的可持续性。
  • 产业是引擎, 提供了共富的动力源。
  • 文化是灵魂, 赋予了产品独特的价值。
  • 组织是桥梁, 凝聚了发展的合力。
  • 治理是保障, 确保了发展的公平与和谐。

当这五把“钥匙”协同转动,竹林深处便不再仅仅是静谧的风景,而是一个充满活力、人人共享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“共富家园”,这,就是破解“竹林深处共富密码”的完整答案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长白县特色产业如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?
« 上一篇 2025-11-06
600707彩虹股份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?未来股价会涨吗?
下一篇 » 2025-11-06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最近发表

作者信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